Monday 11 March 2019

晋乡京华-181216(山水情系列八)-辽代佛教艺术博物馆-大同善化寺

晋乡京华-181216(山水情系列八)-辽代佛教艺术博物馆-大同善化寺

公交车停靠在南门旁城墙边,越过马路就是举世闻名的辽代佛教艺术宫殿的善化寺。

善化寺位于山西大同城内西南隅,俗称南寺。始建于唐,辽保大二年(1122)遭受战争破坏,金天会至皇统年间重建。虽然说是保存最多的辽代遗物但是进入善化寺不需要门票。除了免门票,在冬天到大同旅行,就像自己包场一样,除了云冈石窟,其他的景点都是小猫三两只,多数时间是我们包场。

善化寺前有山门,中为三圣殿,后为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前左为新建复原的文殊阁,右为普贤阁,是全国现存辽、金时期寺院中布局最完整的一座。善化寺保留着唐代风范:矮,却宽阔结实;由红棕两色构成,没有花团锦簇;屋顶和缓平稳,不夸张;有伟大之斗拱,深远之檐出。

中轴线最靠近外边的是山门,也称正门。山门建于金天会、皇统年间,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金代山门,殿内有明代塑像四大天王,故也作为天王殿。四大天王虽然为明代塑像,但是面容与江南的寺庙还有些许的不一样。少了汉人的轮廓,多了外族的影响。


往中轴线走就来到三圣殿。三圣殿因供奉华严三圣而得名,也建于金天会、皇统年间。面阔五间(32.5米),进深四间(19.2米),单檐庑殿顶,檐下斗栱为六铺作单杪双下昂、重栱计心造,殿内梁架彻上露明造。年代久远,油漆剥落,这些支架以木头本色,在红墙灰瓦之间,突兀醒目。大,粗壮,有力的斜拱像开放的花朵,承载檐部的重量。三圣殿内塑立像三尊,中为中间的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右为普贤菩萨,左为文殊菩萨。这些都是明代塑像,但民国年间重新彩绘后有点失去古意。除了颜色上的不协调,明代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右普贤菩萨和文殊菩萨在比例上头部,肩膀等上半身比较大,反而腰比较细,在比例上有点失真的效果。








中轴线最后一个殿为大雄宝殿,也是辽代建筑,大殿面宽七间,进深五间。殿中现存塑像三十四尊,皆为金代泥塑,有五方佛和弟子迦叶、阿难像,东西两侧有二十四诸天像。大雄宝殿是善化寺殿宇中惟一未被战火毁灭的辽代建筑。

大雄宝殿内佛坛正中有泥塑金身佛像五尊(分别是中央的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东方阿閦佛(不动如来)、西方阿弥陀佛、南方宝生佛、北方不空成就佛),端座于莲台,弟子、菩萨恭谦敬谨。辽代和金代塑像均承继北宋系统,造像风格十分相似。辽代佛像肉髻平缓,螺发中央多有髻珠,面型和身材渐趋修长,胸部宽厚,菩萨的装束较之唐代略显朴素,但造型准确生动,呈现体态健硕、端庄肃穆的风格。五方佛的背后的细微雕刻出来的佛光更是间中的精品。佛像的大小与殿堂的高度阔度是经过深思熟虑,所以当笔者一踏进殿堂就被五方佛所吸引。五方佛是金代原作。

二十四诸天像是善化寺彩塑之绚丽华章。诸天是佛教中所说世俗世界——欲界、色界、无欲界诸天神,为有情世界最高阶位的修行者,具有护法之功能。最早由印度教的二十位神祇发展为二十诸天,至明代又将天龙八部中的紧那罗和道教的紫微大帝、东岳大帝、雷神吸纳进来,组成二十四天。此殿的诸天像与传统的二十天并不完全相同,多出来的四天也非明代确定的四天,大概属于另外一个特殊的诸天供养体系。雕塑师在遵照宗教仪轨的同时,发挥艺术的创造和想象,对群像间关系的安排和位置的经营以至服饰外观都倾注了巨大的心力,通过诸天在姿态、年龄、装扮和色彩上的差异,避免了单调重复,营造出和谐丰富的整体氛围。在领略了主佛庄重严谨的程式美后,这些姿态各异、个性鲜明、造型生动的天神似乎更能打动人心。

大殿内二十四护法身后墙面残存壁画是清康熙年间重修时所绘壁画。












大殿西侧的普贤阁建于金贞元二年(1154年),楼阁坐西向东,阁内置有木梯,以前可登阁远眺。普贤阁和文殊阁为一对称的楼阁建筑,位于大殿与三圣殿间的东西两侧,又称东楼、西楼。

大殿东侧的文殊阁早年会与战火,现存的佛殿是近代重建。虽然是新的的建筑,但是在外观设计上是根据西侧的普贤阁来来重建,格局和西侧的普贤阁西侧的普贤阁完全一样,只是里头是供奉文殊菩萨。

在善化寺参观可以观赏比较多室内的泥塑,虽然没暖气,室内最少可以遮挡寒风的袭击。起先还没有多大期待的善化寺,反而是这个旅程最大的惊喜。佛菩萨的相貌与我们江南或东南亚的寺庙明显的不同,从早上到下午都一直再冲击笔者的思绪,感动,赞叹之情一直在笔者的思绪里打滚。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