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14 June 2012

《从“心”开始》音乐会随笔-前传

已经好多年没有动华乐了,突然于新年其间接到朋友的来电邀请策划一场佛教音乐会。

由于佛教音乐会的概念已经在几年前就有了基本的构思,不消两天的时间,就把节目编排出来。

从节目表出炉到确定音乐会日期其实也经过了重重的关卡。合唱,独唱,演奏员,礼堂,乐曲,观众等因素都是需要经过仔细的考量。

在种种不利因素下,原本已经到了放弃的边缘;就在那时一群的旧团员挺身而出,在愫嬪,炎章,满君,馨瑶的奔波下,竟然可以组成一个中型的乐团。

由于同一天有慧明法师的宏法会与台湾合唱团的交流会,原本的佛教音乐会改为旧团员回“家”的音乐会。音乐会也译名《从“心”开始》,象征着每个人都以心来继续于乐团的使命,更从新去发展乐团。

在策划其间,为了丰富乐团的音乐,我们开始从新作品着手,炎章的《家》,《朝山》,《蜕》就成为音乐会的曲目。连我在1999年写的《欢腾的九九》也被乐团挖出来演奏。

由于《从“心”开始》被定位于全方位的音乐,团员更建议演奏流行音乐以更贴近群众,所以节目的开始就编排了笛子的《青花瓷》与《美丽的神话》。国煌也建议与淑梅以二胡与小提琴合奏林夕作曲的《心经》。


解决了节目问题,接下来就是演唱者的人选,由于《从“心”开始》的主题包含了很多重要的意义,我们遴选了一个已经十年没站上舞台的昕伃为演唱者。记得第一次的见面就是在炎章的家里,两次的试唱就开始了《朝山》,《阿弥陀佛在心间》的录音。在炎章的钢琴伴奏下,昕伃以动人的歌声打动了每个在场的团员。录音后有了丰富的加工和各种乐器的衬托,造就了新版本的《朝山》。

由于音乐会运用到很多的乐器,春松以其超卓效率的联络,不消两个星期就把基本的乐器运到乐团。人是乐团的灵魂,乐器是乐团的工具,只有两者具备,方能奏出美丽的乐章。

《从“心”开始》音乐会最大的不同是它是经过周详的计划,排练表,策划书,预算等都有详细的记录,为的就是以后乐团办活动时可以有个根据点。

每次的排练更少不了丰达,家俊,国煌等团员的搬运乐器,抄写乐谱,排位等,他们是乐团最重要的宝贝,每次排练都是他们先到达展开准备工作让排练更加顺利。
感恩那么多人献出自己的时间,金钱,力量让《从“心”开始》顺利举行。

Tuesday 12 June 2012

久旱逢甘霖的音乐会实录《簪缨恋恋浯水情》DVD


2012年6月5日下午当各学校的乐队在槟州大会堂里战战兢兢的演奏比赛乐曲的时候,突然苏照雄老师递来了一张的不公开贩卖的《簪缨恋恋浯水情》DVD。当笔者向陈绍箕(陈大爷)道谢时,却意外的获得陈大爷的热情介绍这张DVD。

“春蕾”马来西亚中学华乐合奏乙组比赛结束时候已经接近10点半,一回到家就把光谍放如电脑里面。那时银幕传来的是非常动听的乐队声音,不知道已经多久没听过那么好的音乐会录音了。由于时间不早(隔天还有要事要办),笔者只能快速的跳入下一首歌曲草草听过这张DVD。但是台北簪缨国乐团与金门国乐团精湛的演奏,已经深深烙印在我的脑海里。

比赛结束后,笔者终于可以慢慢的欣赏。DVD的第一首歌就是卢亮辉的《生日庆典》。作曲家卢亮辉以西洋的生日歌曲为开场,接着以中华民国国歌,国旗歌,龙的传人等音乐素材加以发展而成。《生日庆典》是有台湾国家国乐团委托创作以庆祝中华民国建国一百年,在台湾国家国乐团「流转的记忆~~百年风华」音乐会首演。乐曲以轻快的节奏且象征着百岁的中华民国仍然年轻有活力。一手看似简单的《生日庆典》已经可以听出乐团的精湛演绎,各声部音色和谐,让听众舒服极了。

原本任职于台北市立国乐团二胡演奏员的王明星早已经以浓浓台湾味的乐曲著名。1997年,王明星移民加拿大后写的第一首乐曲就是《台湾音画素描》,1998年也曾于台湾国家音乐厅首演并录制唱片。原本的乐曲共分为三个乐章:《山林》,《茶园》,《庙会》。这场音乐会里,乐团只演奏第三乐章《庙会》。一开始大鼓以清脆的敲击声带出传统南方风格的旋律,富有韵味的唢呐领奏更丰富了音乐的色彩。音乐会的演奏的台湾歌仔戏的味道很浓,如果没有录像,很难想象到这首乐曲是由一个联合业余乐团所演奏。

说到郭宗翰,可能马来西亚乐迷不大知道,但是熟悉云门舞集的舞迷门都知道他就是云门舞团排练与云门舞集系统教室专属钢琴伴奏。从郭先生的个人简介里了解到他较多西洋乐器的创作。由台北市立国团的林子由演奏的唢呐协奏曲《艺阁綵街》在音乐会里做世界首演。乐曲分为三个乐章。分别一快板,慢扳与急板。乐曲运用大唢呐奏出传统韵味的旋律,但是乐队却一较新颖的伴奏模式,成功结合了传统与现代的音乐语言。尤其是第三乐章,唢呐一传统音调,但是笛子以快速的吐音,拉弦与乐队以固定音型与节奏表现了妈祖巡境或或保生大帝诞辰祭祀活动《艺阁綵街》。

“艺阁”在中国南方也称“蜈蚣阁” 传统“蜈蚣阁”便是由“蜈蚣身”、龙头龙尾组成,亦称做“龙阁”。“蜈蚣阁”主要根据蜈蚣的造型,由多节木板连接成阁棚,每块“阁棚”之间以活榫相接,连成一串,又可灵活转动。每节需由多名轿夫抬起,逢进香时,用各种鲜花、道具将“蜈蚣阁”装饰一番,由少年儿童扮成《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各种戏曲人物在棚上表演。踩街队伍中有拍胸舞、踩高跷、舞龙、舞狮等具有闽南特色的“阵头”结合“艺阁”来伴随妈祖巡境或或保生大帝诞辰祭祀活动,是闽南的传统民俗。

林子由在乐团的伴奏下演奏唢呐协奏曲《艺阁綵街》

相信有留意现代的台湾国乐界的乐迷对苏文庆并不会陌生。现在任职于台湾国家国乐团的音乐总监的苏文庆是一位特出的作曲家,他的创作《大海之歌》完成于2009年六月,由台北市立国乐团为30年团庆音乐会首演。《大海之歌》有别于德彪西Debussy的《大海La Mer》,作曲家以五个段落来呈现大海的各种面貌,以宁静,歌颂,多变,澎湃,神秘五种面貌展现壮阔的海天一色。音乐里带有固定的苏文庆风格,就是少许的东方韵味结合西方的和弦的优美与感人的旋律,生动的刻画出大海的各种景象。

苏文庆的《大海之歌》是一首越听越想再听的音乐。因为他不炫耀传统技法,但却运用了起承转和的传统哲学为依据,让听众可以随着音乐漫游那美丽的大海。心情慢慢的起伏,然后最后又随着音乐恢复平静。

音乐会的最后一首乐曲是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理论作曲学科主任,作曲教授刘长远2003年作曲的《抒情变奏曲》。三个乐章地的《抒情变奏曲》是一首富有少数民族风格的现代乐曲。三个乐章不管从曲式,结构,速度,节奏,旋律,调式,还有乐队音色都是有简单到最后的复杂的方式进行。充分发挥了变奏曲的曲式风格。从技术与可听性之间取得平均,让乐曲容易被乐迷接受与让专业音乐界人士肯定它的作曲技法。

加演的第一首曲子为李英作曲的《台北狂想》的第三段《夜台北》,一首反映在时光流转中不断变化的台北都会群像的现代作品,乐曲以唢呐与爵士鼓为主,演奏动感十足的绚丽旋律。尤其是中音唢呐的演绎了一段炫技的旋律,赢得雷动掌声。,让一个那么土的乐器变为新潮与流行。

从乐队来说,从音乐会里很难发现百人乐团其实是由两个乐团组成。台北簪缨国乐团与金门国乐团的演奏风格与音色都很一致。他们奏出来的音那么的纯净。在音准方面,乐队的音准都到了不可挑剔的地步,除了《抒情变奏曲》里拉弦的快速换音有很小的不准外,其他的乐曲已经到达专业水平。

黄光佑的指挥是很煽动情绪的,在快板的部分时候,他就变成了可爱的小精灵在指挥台上跳动,虽然在严格的指挥法来说不是那么恰当,但是笔者还是很喜欢他的指挥。黄光佑成功的演活了乐曲的精髓,他的跳动感染了乐队与台下的观众。在乐曲的处理上,笔者很喜欢他的《台北狂想》,《大海之歌》与《艺阁綵街》,这些乐曲都被他演活了!



台北簪缨国乐团暨金门国乐团《簪缨恋恋浯水情》音乐会录影

日期:2011年07月15日(星期五)
时间:19:30
地点:两厅院国家音乐厅台北市中正区中山南路21-1
演出者:
指挥/黄光佑
乐团/台北簪缨国乐团、金门国乐团

乐曲:
卢亮辉:《生日庆典》
王明星:《台湾音画素描》第三乐章《庙会》。
郭宗翰,唢呐协奏曲《艺阁綵街》
唢呐/林子由(特邀)
苏文庆:《大海之歌》
刘长远:《抒情变奏曲》
ENCORE:李英:《台北狂想》的第三段《夜台北》

Monday 11 June 2012

读后感-香港中乐团《第四届中乐国际研讨会— 传承与流变》研讨会记录


今天从香港中乐团的网上获得2007年由香港中乐团主办的《第四届中乐国际研讨会— 传承与流变》的研讨会记录。由于这次没有出版贩卖,所以网上的文章更显得重要。

里面的文章都是围绕着几个主题在讨论,如乐器,作品与管理。
1. 乐器:现在华乐的乐器具有先天设计不良如胡琴容易受天气或湿度影响而造成音色不一样,和乐团的低音乐器问题。在胡琴上,香港中乐团设计了一套的高二中胡运用环抱材料的PET膜片代替了蛇皮,但却在音筒的材料与容量根据科学算法来改良以求作到乐器在上下把位的音量平均。同时乐团在革胡上的改革更拉进了整个胡琴组的音色,更借鉴了大提琴的设计让革胡的发声更科学化。

2. 作品:现代代表性作品可以说太少了。委约也许是乐团最容易获得新作品的方法。创新的时候往往就会忽略传统的内涵。各乐团也分享了作品的独特性与委约的重要预算安排。乐团更需要制定起风格的方向。透过作曲比赛,新加坡华乐团更突显了他们以东南亚音乐为主的大方向。香港中乐团更委托香港的作曲家以香港各角落的风土人情而创作的一套的作品。

3. 管理:香港中乐团,新加坡华乐团,高雄市立国乐团,台湾国家国乐团,中央广播民族乐团等都对乐团的管理与制度化做了详细的介绍,更讲述了现在与以前的制度的好坏。更介绍了乐团方向与历史沿革,从往日的足迹去借鉴或反思以往的经历,加强乐团的管理与制度让乐团生命延续下去。香港中乐团,新加坡华乐团更进行考核制度来保持团员的技术要求,更以此更公平的制定团员在乐团的排位。香港中乐团独立成为一个公司制度的乐团,摆脱了公家乐团的懒散与各种的限制,而更灵活的处理乐团的录音,考核等方针。


第一部分:目錄、日程表、發言篇
 http://www.hkco.org/FCKMaterial/file/research_paper/1-61_r1.pdf

 第二部分:發言篇 (續)
 http://www.hkco.org/FCKMaterial/file/research_paper/62-108.pdf

 第三部分:論文篇
 http://www.hkco.org/FCKMaterial/file/research_paper/109-148_r1.pdf

 第四部分:論文篇 (續)
 http://www.hkco.org/FCKMaterial/file/research_paper/149-193_r1.pdf

 第五部分:附錄
 http://www.hkco.org/FCKMaterial/file/research_paper/194-225.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