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18 July 2012

歌剧回响

歌剧曾经是一个遥远的东西,除了听不明白的语言外,更没有耐性听完全曲。着就是很多人对歌剧的印象,包括笔者本人。长久以来笔者只听比才作曲的歌剧《卡门》的乐队版本,原因是里面的音乐节奏鲜明,音乐的故事性强。几年前当笔者到东京工干时买了Maria Callas玛丽亚卡拉斯的《卡门》的歌剧版本才算真正开始听歌剧,但是不了解歌词的意思仍然成为歌剧入门的脚绊石。

从奕凯一踏进大马的国土,笔者有幸可以跟随到处去排练,从乐队的排练上看到了一个大师级的指挥风范,在乐队的处理上的流畅与挥洒自如的指挥法,发挥了音乐的动感与魅力!直到彭奕凯在《交响乐,合唱与歌剧专业指挥训练课程》里指挥示范与讲解后,才对歌剧有了皮毛的认识。奕凯除了示范,他还要求全体学员抄写歌词与念歌词,让笔者开始了解到歌剧的音乐与词的发音有莫大的关系。经过了《交响乐,合唱与歌剧专业指挥训练课程》的训练,基本的歌剧知识开始在学员的心里萌芽。

《交响乐,合唱与歌剧专业指挥训练课程》后,又是紧张的排练。三天的排练获得吴校长的支持惠借场地与乐器,让《游子回乡说唱歌剧》音乐会更顺利。

7月13日下午,匆匆忙忙回家还衣后就赶到槟城海峡岸广场(Straits Quay)3楼的槟城表演艺术中心演。排好椅子后就是紧张的带装彩排。笔者因第一次成为特约摄影又第一次在槟城表演艺术中心拍摄,又必须在一个小时内把照片排好,所以从中午已经开始紧张了。



槟城表演艺术中心Penang PAC的第一剧场是一个可容纳300个观众的剧场。观众席呈扇贝形拾级而上,周围是红砖墙面,但是前面的一些红砖块突出来用来扩散高中音,然后观众席最后面的橙色面板为吸音材料,用来减少回音问题。其实很多人会问怎么那么大的剧场只在最后面的墙装上那么小片的吸音材料,但又不会过度回音?原来拾级而上的观众席椅子已经是很好的吸音材料,如果有观众的话,观众衣服与头发也是吸音的一分子。所以简单的剧场设计却能造就了完美的音响效果。
槟城表演艺术中心Penang PAC的第一剧场的观众席

第一剧场的舞台前面为半圆形,后面为正方形。舞台可以依据表演的需要而改变如《游子回乡说唱歌剧》音乐会只用了前半段的舞台,后半段用以投射影像。但是舞台旁边则没有太大的多余空间。舞台的的灯光比刚开幕时候增加了很多,足够明亮的舞台在不需要打闪光灯的情况下,拍摄出来的照片的色彩与亮度都很自然。
槟城表演艺术中心Penang PAC的第一剧场的舞台

舞台后面有两间的化妆室,里面的厕所也拥有冷热水的沐浴设备以满足不同表演艺术的需求。但是化妆室的面积很小,容纳不了那么多表演者。如果舞台全部的面积被运用,退场将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后台掠影

虽然槟城表演艺术中心的第一剧场的音响与灯光设计都达到国际水平,但是它也有其弱点如观众的入席必须先爬上一楼,对行动不便的观众影响很大。然后如果舞台有很大的布景,位于四楼的槟城表演艺术中心的电梯难免限制了道具的大小。

由于灯光设备良好,带装彩排的拍摄很快就完成了。先前的紧张情绪也开始松懈下来。由于是第一次用槟城表演艺术中心,第一天的观众入席时让工作人员手忙脚乱。幸好槟城表演艺术中心的职员来帮忙带位与讲解剪票的程序才不会出乱子。

观众席灯光专暗后,管乐在定音鼓的带领下奏出有力的蒙台威尔第Monteverdi的歌剧《奥菲欧》序曲L'Orfeo Overture。宏亮的管乐很快就把观众的目光吸引到台上来,这就是早期歌剧序曲的作用。然后奕凯会每两首歌讲解一次,简单介绍了乐曲的时代,风格与故事的片段。由于要推广歌剧文化给不同教育背景的观众,奕凯决定在第二场以英文讲解,其余的则用华语讲解。

乐曲的编排有点象一部歌剧,以四个不同的歌剧时代为单元。歌剧时代单元为《早期》,《意大利美声唱法》,《法国》与《浪漫的意大利》。每个单元都以序曲开始,然后接着二重唱或独唱。虽然选奏的歌曲没多大的关系,但是音乐情感与风格在每个单元里都一致。这就是西洋古典音乐的特性,每个时期的风格都有一定的相似的地方。
 彭奕凯,谢承钿与 杨可可
音乐会里最吸引我的是莫扎特Mozart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Le nozze di Figaro 的二重唱《你真狠心,为什么使我焦心》Crudel! Perché finora 。除了生动活泼的音乐,谢承钿与 杨可可也加入了少许的走台与表情,很生动的刻画了乐曲的故事。奕凯对乐队的处理也是另外一个推手让音乐富有跳跃感,紧紧跟随着演唱者的速度变化让乐曲不脱节。
生动的表情

第三天的安歌时,谢承佃以槟州的福建话解说的加演的乐曲,顿时获得观众的极大回响,一个标题着《游子回乡说唱歌剧》的音乐会,出现了亲切的语言,象征着来自槟州的艺术家没有忘记这个抚育他们的故乡。

有朋友问笔者看了三场的音乐会与多次的排练不闷或无聊吗?其实不管是彩排或演出,每一次都会有少许的差别,差别让乐曲更人性化,也是音乐会最可贵的地方。除了视觉与听觉享受,参与排练更让笔者学到很多不同的指挥与处理乐队的技巧,现场的实践经验比书上的教导更加珍贵与有效。
谢幕

《游子回乡说唱歌剧》音乐会的成功,全靠不同方面的合作,有燕双的策划,指挥,乐队与演唱歌手的努力,各个单位的支持与赞助等。另外最感动的是慧音社华乐团的新旧团员义务帮忙为场地工作人员,疏导音乐会的观众入席起了很大的作用。
Golden helper

Golden helper

Golden helper

Golden helper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音乐会完全禁止摄影是值得鼓励的,原因是买票来聆赏的观众需要以轻松的心情来观赏,观众也不希望有闪光灯或摄影师的走动影响视觉,指挥,乐队,演唱者更痛恨闪光灯的快门的开关声来打扰他们的注意力。三天里只发现一列的观众在音乐演奏时拍照是续《云门舞集》以来最好的记录,更证明了本地的观众是有素质的。

《游子回乡说唱歌剧》带来的并不限于一场的音乐会,它开始提倡歌剧的文化,用简单易懂的方式介绍了歌剧里的精华,让歌剧慢慢的扎根在着弹丸小岛上。
谢承钿

杨可可

彭奕凯

Wednesday 11 July 2012

交响歌剧合唱指挥大师班记

指挥家一站上指挥台, 面对著由上百位演奏者组成的交响乐团, 俨然有君临天下的威风。当手一动,乐谱上的音符顿时化为音乐与歌声传到音乐厅的各个角落。指挥是一个乐团中的灵魂人物,他拥有无限的权利,往往可以控制整首曲子呈现的速度及演出的效果;最重要的是他要有激发乐团成员最佳潜能的责任。

那么久以来本地受过严格指挥训练的人才寥寥无几,能够担当西洋歌剧指挥更前无来者。彭奕凯的指挥路从中学开始,后来凭自己的努力成为第一个考如中国北京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的外国人。在年迈70岁的徐新教授的细心教导下,对交响乐指挥技巧完全掌握了,更在民乐系主任王甫建教授的教导之下为中国青年民族乐团排练了很多新的作品。更从杨鸿年教授那里学了合唱指挥,成为一个横跨中西交响合唱的全面指挥。

由于拥有扎实的指挥技术与对英文的掌握,彭奕凯成为外国音乐教授在北京授课的首选翻译,这个机会除了让他掌握第一手的讯息外,更开始获得外国教授的注意。学士课程毕业后就直接获得辛辛那提大学音乐学院全额奖学金,,师从Mark Gibson教授学习歌剧指挥。前些日子更化了很多时间在德国旅居研究德国与欧洲的歌剧。

彭奕凯在回来大马度假时候在人民文化学会的拿督彭永添的建议下就开始了这次的《交响乐,合唱与歌剧专业指挥训练课程》的计划。

经过几个月的策划,终于等到奕凯回国的日子。但是他却一步都不轻松,除了要去吉隆坡跟歌手排练,更要穿梭不同场地与人民文化协会合唱团和交响乐团练习。

当笔者与指挥第一次踏入合唱团的排练场所,眼前就是一个在年纪与数量都是半百的合唱团。实话说,笔者曾经怀疑过到底合唱团能配合到吗?十分钟过后,合唱团与奕凯开始起化学作用,合唱团在奕凯的幽默解说下,开始了解指挥的要求,出来的歌声慢慢的变得更和谐与感人。着是笔者阔别5年后第一次看到奕凯的指挥。


从笔者的观察,奕凯在指挥的技术上突飞猛进,在指挥合唱团时,他的双手包括手指就象一个魔术师,把近40人的合唱团员在口型,发音,感觉与拍子都变成一致,把谱子上的音符变为美妙的歌声。合唱团的钢琴伴奏更是默契十足,为排练的顺利进行立了一个大功。笔者从团员的交谈中才知道,人民文化协会合唱团的团员已经合作很久了,出席率更是超过90%。以前良好的训练与纪律为合唱团奠基了良好的基础与默契,更为奕凯的排练更如鱼得水。

隔天,奕凯在慧音社开始了与交响乐团的排练。这些乐曲对奕凯绝对没问题,在奕凯的挥洒自如下,音乐的速度,气口,大小声的变化让乐曲更动听。


经过了几次的排练后终于来到7月7日,当太阳才升起时,合唱团的一些团员已经来到慧音社帮忙处理报到的程序。他们义务付出让课程变的更顺利。

9点钟,课程正式开始。经过慧音社副社长彭春松的简单叙述奕凯的指挥之路后,奕凯开始讲解了指挥的各种基本要诀。然后三个报名交响乐指挥学员的周瀚鹏,林国荣,林炜斌开始了与钢琴示范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看似简单的乐曲对指挥的挑战更大,速度,大小声与音色的变化需要学员更细腻的指挥方能呈现乐曲的内涵。



午餐后,三位指挥学员更可以与交响乐团配合罗西尼的《塞维利亚理发师》序曲。然后奕凯开始了歌剧指挥的讲座。奕凯分享了他在歌剧指挥的经验如兼顾台上的表演与乐池的乐队演奏的多方位管理,更“强逼”所有出席者抄写法文歌词,原来一个原创的音乐与歌词的法音息息相关。经过简短的学读歌词,学员能体会到比才《卡门》歌剧《斗牛士之歌》的音乐精华。

《斗牛士之歌》让指挥学员吃尽苦头,他们除了要兼顾指挥的基本技术要求,更需要对乐曲的丰富的速度与音色变化对乐队提示。

晚餐后,合唱团以整齐的制服出现在讲堂里,简短的合唱指挥讲解后就轮到赖珂妡与陈芊颖上场示范。他们两人也不比乐队指挥简单,单指挥姿势已经用了很多时间来纠正。


乐队指挥在星期天需要演奏四首乐曲:马斯卡尼《乡间骑士》间奏曲, 比才《卡门》间奏曲,威尔第《茶花女》咏叹调《普罗旺斯的陆地和海洋》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二重唱《你真狠心,为什么使我焦心》 。笔者最喜欢《费加罗的婚礼》的风趣因为奕凯不只是解释指挥的要诀,他也为出席者讲解歌词的意思与歌剧的故事,一更形象化的方式去演绎《费加罗的婚礼》。

晚上的合唱指挥明显看到两个学员的进步,除了对合唱指挥学员的要求,出席者又被“逼”对歌曲的呼吸或段落做功课,现场的讨论为大家带来不一样的经验。当赖珂妡与陈芊颖指挥《Tanahairku》时候,慧音社副社长彭春松的讲了一段的笑话,但是笑话里带出了各种不同种族音乐韵味的差异,更形象化的解释了马来音乐与马来文的音与韵的独特之处。

指挥课程结束之余,合唱团团员突然全体站起来要求奕凯再指挥他们多一次,讲堂里亮起了马来歌曲《Tanahairku》为《交响乐,合唱与歌剧专业指挥训练课程》写下漂亮的休止符!

两天的《交响乐,合唱与歌剧专业指挥训练课程》虽然短了一点,但是它恰恰是一个开始。里头所传授的知识并不能在一两天被消化吸收,它必须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才能发挥在音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