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11 March 2019

晋乡京华-181216(山水情系列八)-大同云岗石窟的佛像(一)

晋乡京华-181216(山水情系列八)-大同云岗石窟的佛像(一)

身为中国四大佛教石窟之一的云冈石窟为唯一一个少了汉人影响的佛教艺术,也是一位由少数民族王朝开凿的大型佛教石窟。笔者早已从各种游记,旅游刊物等看到了这些精美雕像的照片,所以许下愿望要到此一游。

到云岗石窟的603旅游专线公交车就在旅社前面发车,在这里等车除了冒着寒风的袭击,还有被恼人的徳士司机和旅游配套兜售员的骚扰。他们见中文没反应,就用生硬的英文大喊大叫,寸步不离。幸好等了大约20分钟,公交到达,我们才摆脱这批人。

旅游专线与普通公交不同,除了比较贵(3元而已,普通公交2元),但是途中停靠的站点比较少。从火车站到云冈石窟的入口车程大约1小时半。终点站就在云冈石窟大门旁边。





云冈石窟大门为北魏时代建筑设计,经过大门还要在斜坡走上很远才能到达云冈石窟游客中心。由于外面太冷了,大伙在游客中心二楼入口买了票就直接把暖暖包贴在脚上和寒衣的口袋里,然后再走楼梯下楼到底楼大堂。楼下大堂有茶馆,导游服务柜台,厕所,中间的大厅有一尊香樟木雕刻的云冈石窟风格的四方佛。检票处就在游客中心的出口。

大门前方就是新建的昙曜广场,礼佛大道和灵岩寺。灵岩寺里的佛像都是照着云冈石窟佛像来制造,但是当石窟换为寺庙建筑的话,虽然颜色外貌相像也不太匹配。灵岩寺建人工湖的上面,为一座以棕色,灰色为主的仿古寺庙。

从灵岩寺往前走大约15分钟就可以到达石窟群。虽然不是很远,但是大同的寒风比起太原平遥更强劲,暖暖包也只能些许暖和冰冻的状况。石窟群入口为一座古色古香的山门,门额题写“入佛知见”四字。两侧对联:于智上求佛法,以悲下化众生。进入山门,就是步入佛门圣境,与佛祖同在。从山门望去,浅黄色的石壁连绵不断,只有在中部的部分有外加的建筑如敦煌石窟一样。石壁上有不同大小的洞,有些洞穴大到可以雕刻大佛,有些是石塔,佛龛等艺术结晶。












云冈石窟的造像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多彩,堪称公元5世纪中国石刻艺术之冠,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按照开凿的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不同时期的石窟造像风格也各有特色。早期的“昙曜五窟”气势磅礴,具有浑厚、纯朴的西域情调。中期石窟则以精雕细琢,装饰华丽著称于世,显示出复杂多变、富丽堂皇的北魏时期艺术风格。晚期窟室规模虽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适中,是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榜样和“瘦骨清像”的源起。此外,石窟中留下的乐舞和百戏杂技雕刻,也是当时北魏社会生活的记录。

第一和第二窟

从大门走来,山体旁就是云冈石窟最东边的第一和第二窟的双窟设计。一窟中央雕出两层方形塔柱,四壁佛像大多风化严重;二窟中央为一方形三层塔柱,每层四面刻出三间楼阁式佛龛,窟内壁面还雕出五层小塔。这两个窟虽然风化比较严重,但是还是可以看到当年的风采。从墙壁到窟顶都是满满的雕刻,佛像,飞天,图案等分布在洞窟内的各个部分。


第三窟

从二窟出来,就看到非常宽阔的石壁,前面有个贯穿第三窟两个窟门的平台。窟门上有两个比较大的窗孔可以一睹里面的局部佛像。从山壁上方一排12个梁孔推测以前第三窟前门可能有非常巨大的木制建筑。上层台面两端各有一座三级方塔,虽然损毁严重,依稀可见当日辉煌。

窟门的入口设在东边的门。进去洞窟里,看似还没完工的洞窟。但是沿着洞窟向西走就可以看到非常震撼的一幕。眼前就是一尊10米高的阿弥陀佛像,两旁各有6米的大势至菩萨和观音菩萨。太阳通过阿弥陀佛像前面的天窗吧阳光反射入阿弥陀佛像的脸部,天窗的放射光比起人工灯光更加柔和,把整个佛像最精美呈现出来。此时此刻,笔者不能自己,心中的感动化成两行的泪水滴到了石窟的地上。

阿弥陀佛倚坐,面部圆润丰满、神态超然,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阿弥陀佛,他的眼睛虽然只剩下一个洞,但是却可以无时无刻的注意着来朝拜的信众。在五官上,阿弥陀佛比较属于外国人的脸庞,双耳垂肩,五官清晰,右手施无畏印,左手抚膝,通身饰背光,神态安详,背光雕凿飞天与坐佛。

两侧为观世音和大势至菩萨,头戴宝冠,面相圆润,肌肉丰满,冠饰华丽,衣纹流畅,精美庄严。虽然菩萨的高度只要阿弥陀佛的一半,但是菩萨的头饰,发型比起敦煌石窟更加精美。观世音和大势至菩萨沿着山体而刻,身体到头部一部份连着墙体,起了稳固的作用。









第四窟

第四窟不是很大,但是风化非常严重。

第五窟

第五窟和第六窟的窟前有五间四层木制楼阁,为清初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重建。第五窟,位于云冈石窟中部,与六窟为一组双窟。进入木制建筑可以看到前室两旁以玻璃罩着的壁画。前室东侧壁画有些损坏,西侧壁画保存完整,颜色鲜艳夺目。

前后室间以石拱门过渡,拱门东西两壁上层各雕凿菩提树一株,树下二佛对坐造像,神情安详。顶部浮雕飞天,线条优美。属北魏石窟内常见的题材。

穿过拱门便进入后室,后室宽敞宏伟,四壁凿满各式龛像。位居主位的释迦牟尼佛为吉祥式结跏趺坐像,为云冈石窟中的最大佛像。释迦牟尼佛头顶蓝色的螺髻,面部轮廓清晰,贴金装饰,白毫点朱,细眉长目,双耳垂肩;身着褒衣搏带,通肩架裳,胸袒无装饰;双手合拢置于腹前。但是今天看到的大佛已经不是北魏的形象,而是后世敷泥绘彩,在色彩上的浓妆与臃肿的身体反而破坏了原来的美感。

佛像布局为三世佛,释迦牟尼佛左侧(东侧)为过去世迦叶佛,右侧(西侧)是未来世弥勒佛。左侧(东侧)为过去世迦叶佛由除了头部为北魏的原貌外,其余的都是后来再次敷泥彩绘。右侧(西侧)是未来世弥勒佛反而是因包泥脱落而现出的原来北魏的形象。没有浓妆,形象比较纯朴,面貌慈祥,比例对称。

第五窟的其余三面墙壁雕刻满佛龛,坐佛,大象承驮九级楼阁式方塔,佛像为每一个龛单佛或双佛,雕工虽然不是太过细腻,但是粗犷的手笔反而显得更加大气。







第六窟

第六窟是孝文帝为其祖母冯太后祈福而开凿,以精巧著称。因其富丽堂皇被誉为云冈石窟第一伟观。此窟规模宏伟,雕饰富丽,技法精炼,是云冈石窟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第六窟,窟平面近方形,中央是一个连接窟顶的两层方形塔柱,四面雕有大佛像和飞天图案。塔柱四面大龛两侧和窟东、南、西三壁以及明窗两侧,雕出33幅描写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成道的佛传故事浮雕。此窟规模宏伟,雕饰富丽,技法精炼,是云冈石窟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

第六窟是孝文帝为其祖母冯太后祈福而开凿,以精巧著称。进入木制建筑大门同样的两则是清代十六罗汉壁画,壁画下笔细腻,但是仔细一看,罗汉们反而是手拿道教法器。壁画前方有两尊的神像守护在门旁。

第六窟平面呈正方形,中央是一个连接窟顶的两层方形塔柱,称为佛母塔。佛母塔除了可以支撑顶部的重量,更腾出了空间建造更多佛像。佛塔的建造方便信中绕塔礼佛仪式。佛母塔也是云冈石窟里最大的一座,分上下两层,四面开龛造像。因其富丽堂皇被誉为云冈石窟第一伟观。

塔柱下层南面雕释迦牟尼结跏趺坐像,西面雕倚坐阿弥陀佛佛像,北面雕释迎、多宝对坐像,东面雕莲花跏趺坐交脚弥勒像,四龛五佛,构成五方佛的格局。

四方塔柱上层四面均为通顶大龛,每龛内各雕刻一立佛,褒衣博带,极其精美;立佛两侧各镌刻一胁持菩萨,造像丰满庄重,雍容华贵,与四壁上部的十一身佛像隔廊呼应,营造出佛影庄重的佛国氛围。塔柱四角镂雕大象承驮九级楼阁式方塔。

窟顶格间可见骑乘孔雀、狮子、虎、长尾鸟等动物的多臂多手天神。整个洞窟雕饰富丽堂皇,几乎找不到一块没有雕刻的空间。佛像、菩萨、罗汉、飞天、供养人和瑞鸟神兽、花卉等等,真是一座热闹拥挤、琳琅满目的佛国世界。被称为世界雕刻史上的奇迹。据梁思成的研究,除了佛像,这里很多的飞天,装饰图案否有浓厚的西方的影子,如手上拿着如雅典的叶子,都是中国或古印度没有的。这些都是因为很多佛教都是透过丝绸之路从阿富汗一代传入中国。

云冈石窟的洞窟之多让游人不能一个个的记录或记得,但是很多洞窟没有高大的佛像,反而是以琳琅满目的雕刻来呈现佛教典故。

中间的几个窟由于在维修而不得参观。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