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20 July 2009

四个版本的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


1. “闵惠芬二胡精选集”,二胡:闵惠芬,瞿春泉指挥上海民族乐团,中国唱片上海公司出版
2. “长城随想”,二胡:闵惠芬,阎惠昌指挥中央民族乐团,1988年中国唱片广州公司出版
3. “长城随想”,二胡:宋飞,阎惠昌指挥中央民族乐团,1990年雨果唱片出版
4. “长城火祭”,二胡:赵剑华,叶聪指挥新加坡华乐团,2007年新加坡华乐团出版

同样的一首乐曲,不同时期的录音与演奏出来的是如此巨大的差别.

1. “闵惠芬二胡精选集”,二胡:闵惠芬,瞿春泉指挥上海民族乐团,中国唱片上海公司出版:

这版本是最早的录音.也是闵惠芬患重症时候的录音.在音乐上是非常的倔强.

那时候的闵惠芬,虽然身体虚弱,但是对于"长城随想"的创作还那么的关心可以说长城带给闵惠芬是对生存的渴望,也是活下去的激励.所以在第三乐章上是明显的倔强过其他版本.瞿春泉指挥上海民族乐团上,虽然不比阎惠昌来得细致,但是整体上全部的感觉已经形成.这个版本虽然不是最好,但是它毕竟是首演的见证,也是现代民族音乐的前辈默默付出的血汗史.

2. “长城随想”,二胡:闵惠芬,阎惠昌指挥中央民族乐团,1988年中国唱片广州公司出版:

一九八七年九月,在首届中国艺术节,阔别六年舞台的闵惠芬终于复出,与中央民族乐团合作,成功演奏了气势磅礴,技巧高超的大型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这张专辑就是当时录制的.乐队在阎惠昌的指挥下,缓缓的进入了气势磅礴的音乐主题.当闵惠芬二胡的第一个音出来时,听众可以放心,因为她不止在身体上康复,音乐上的造诣也比以前更高.如第二乐章"烽火操",她把原来的急板的音乐化为一幅幅千军万马的如排山倒海般向观众冲来.你眼前的不再是一首音乐,而是一幅幅的画卷.

阎惠昌指挥的中央民族乐团在很多细节上做了修改.最明显的是第四乐章"遥望篇"在结束前的乐段,弦乐做了顿弓的处理,让音乐更完整的更有民族味道的衔接到结束句.

笔者最喜欢的就是这个版本,因为闵惠芬,阎惠昌,中央民族乐团与录音都是最高质量,是不可多得的历史录音.

3. “长城随想”,二胡:宋飞,阎惠昌指挥中央民族乐团,1990年雨果唱片出版

基本上于第二版本相似.指挥与乐队的处理是一样的.

宋飞的二胡在音准上比闵惠芬好,但在感情上稍微逊色.最明显的是第二乐章:烽火操的急板时,二胡还不能表现出千钧一发的急促感.但是在其他的乐章可以与闵惠芬比美.是年轻二胡家里把"长城随想"拉得最好的.

录音上是延续雨果唱片的传统,音质清晰,乐器音色饱和.如果喜欢发烧碟的朋友的确是最好的选择.

4. “长城火祭”,二胡:赵剑华,叶聪指挥新加坡华乐团,2007年新加坡华乐团出版

赵剑华的二胡的感觉很象闵惠芬,毕竟他是闵惠芬的入室子弟.但笔者不大喜欢他的音色, 太厚了(可能是录音问题)S.感觉上有点拖泥带水.

叶聪指挥的新加坡华乐团在演奏上太西化了.反映不出中国的长城.处理上与其他三个版本差异太大了.

我最不喜欢这个版本了....

闵惠芬
瞿春泉
阎惠昌
宋飞
赵剑华
叶聪

昆曲与华乐的交响音诗-笛子协奏曲《牡丹亭组曲》

1998年10月11日由著名指挥家胡炳旭先生指挥新加坡华乐团在Singapore Victoria Concert Hall世界首演.

2002年7月22日由陈志昇指挥台湾小巨人丝竹乐团在台南市立艺术中心演艺厅做台湾首演.
又著名才子白先勇从新编配的昆曲名剧《牡丹亭》在台湾,新加坡与中国兴起一股的昆曲热潮.也让观众开始对明代杰出戏剧家汤显祖的著作《牡丹亭》有了新的认识. 剧中柳梦梅与杜丽娘那段富有传奇色彩、缠绵凄婉的爱情故事,不知令多少青年男女倾倒和感伤,也是旧社会年青一代对抗封建礼教控制与追求自由爱情的理想.这正是《牡丹亭》与其他传统戏曲之间最大的区别.

为纪念明代文学巨匠汤显祖1598年完成的《牡丹亭》问世400周年,著名作曲家吴华先生根据昆曲传世名剧《牡丹亭》的情节,专门为笛子大师俞逊发创作了《牡丹亭组曲》这首五个乐章、长达30分钟的大型笛子协奏曲.初稿写于1989年,1998年10月11日由著名指挥家胡炳旭先生指挥新加坡华乐团在Singapore Victoria Concert Hall世界首演.2002年7月22日由陈志昇指挥台湾小巨人丝竹乐团在台南市立艺术中心演艺厅做台湾首演.

笛子协奏曲《牡丹亭组曲》根据昆曲原剧的精神写成,但并不拘泥于情节的发展与昆腔音乐的套用,而是以昆曲音乐的特性铺陈发展.全曲分为五个乐章:

一、游园——优雅的小行板
二、情殇——悲伤的散板
三、拾画——热情的中板
四、冥誓——幽怨的行板
五、还魂——欢庆的快板


笛子协奏曲《牡丹亭组曲》不同于描写一般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如”梁祝”).它结合了人鬼的传奇色彩但又不会给人感觉到它在宣扬鬼神之说,这些特定的戏曲情节是很难用音乐来表现的.作曲家吴华在该曲创作上所表现出来的深厚功力,使各情节表现生动,乐曲紧扣观众的内心,让人欲罢不能的要听完全曲.

乐曲以昆曲音乐为素材,以曲笛为独奏乐器,吸收了《绕地游》,《皂罗袍》,《豆叶黄》,《颜子乐》等昆剧曲牌,集中展开了汤显祖原作的主要剧情和思想精髓,首创了以笛子独奏、民族管弦乐协奏的情节性交响组曲形式.

另个挑战是中国的竹笛先天音域较窄.虽然尽管高水平的演奏家可以掌握达到三个八度的音区,但竹笛在第三个八度的高音区,音色较扁,过于刺耳,只能偶尔作为色彩性的装饰.而低音区,尽管音色浑厚甜美,但存在着发音反应较迟钝的障碍.三个八度之间的音色有明显的差别.

由于先天的乐器音色缺点,大型的笛子协奏曲作品是少之又少. 超过十分钟又不让人分心或昏昏欲睡的更加是凤毛麟角.

对30分钟长的笛子协奏曲《牡丹亭组曲》,不仅对作曲者是项挑战,对演奏者的诠释能力更是个苛刻的考验.笛子大师俞逊发在该曲演奏中所展示出来的高超技巧,在30分钟长的演奏里保持了音色与音量的控制,如果没有长期的训练与非凡的技术,是不能做到的.现在保存下来的两个录音资料都是笛子大师俞逊发的音乐会现场录音.也是笛子大师俞逊发对《牡丹亭》的绝唱.

这首作曲家与演奏家通力合作的呕心沥血之作,为竹笛的表现力与创作形式开辟了一条可能的道路。这是一首难得一见的成功的大型笛子协奏曲。

第一乐章《游园》

「梦回莺转」:引子是传统戏曲中吟诗的曲调.古筝的华彩进入,铺垫出一个春色满园、梦回莺啭的妙境.
「姹紫嫣红」D调曲笛筒音做Sol,以不露痕迹的大幅度滑音,模仿女主角杜丽娘的昆曲唱腔《好天气也》的赞叹,彷佛是美丽多情的杜丽娘来到花园后,对良辰美景的感叹.曲笛以中低音区圆润甜美的音色,演奏者结合丝竹与昆曲音乐的演奏手法,较好地呈现昆曲音乐中的运腔特点.然而春光虽好,却禁不住春心寂寞,封建礼教束缚让女主角不禁索然无味,在「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的无限感慨中,大好的春光也变得索然无味。
「朝飞暮卷」这时,丽娘春心倦怠,悠然睡去.笛子以混震音模仿几声钟响,象征杜丽娘沉沉入睡;随后,笛子吹奏出一段如梦幻般的下行音型,虚吹吹孔带来一阵风声,仿佛青年书生柳梦梅翩然而至.
「蜂飞蝶恋」扬琴和竹笛以虚吹的旋律,在一问一答,一领一合中展示了互探心意,惜玉怜香,蜂飞蝶恋,曲尽于飞,红桃呈艳的情景。
「红桃呈艳」最后,乐队的全奏是一曲光辉,浩大的爱情颂歌.高潮过后,笛子以内在而深情的演奏,表现出恋恋不舍,依依惜别的眷恋之情.

第二乐章《情殇》

「旧苑寻梦」选用低音大笛来表现深沉内敛的乐思。不久,杜丽娘再次回到旧苑游玩,放眼望去,满园荒芜、往事如烟,旧梦难圆、令人伤感。
「雨迹云踪」萧瑟中,往日梦中欢会的雨迹云踪变成了一串不连贯的零星片段,不时在心海浮现……
「红颜憔悴」此处笛子转为降B调筒音做Mi演奏,把杜丽娘红颜憔悴、哀恸颤抖的激越之情形象地描绘出来。
「寸肠千断」她芳心宛转、黯然悬泪,苦苦思恋着梦中情人,然而梦中幻景终究无法还原,不禁令人肝肠寸断,最后情伤而死。
「魂归冥漠」这时,一阵阴风带走了她的缈缈香魂,彷佛是杜丽娘的幽幽情丝缓缓飞向了遥远的天际……此处竹笛模拟旦角的小嗓拖腔,以风声和虚吹吹孔模拟的叹息声,揭示了魂归冥漠的无奈之情。

第三乐章《拾画》

以D调曲笛演奏。
「梦梅赏春」柳梦梅进京赶考,客居杜府旧苑。
「拾书惊艳」赏春之余无意中拾到杜丽娘生前放入园中的自画像。
「书馆玩真」他将画像悬在自己的书斋中展玩欣赏,画中美丽的姿容使他倾倒,不禁击节赞叹、忘情不已。
「盈盈欲下」惊喜之余,彷佛杜丽娘从画中飘然而下,使得梦梅热血沸腾、心潮陡涨。全曲以活泼、俏皮的音乐语言,惟妙惟肖地勾划出一位年轻书生的呆憨之态。

第四乐章《冥誓》

乐曲改以低音大笛演奏。
「书斋风影」静夜,梦梅书斋夜读。一声声的梆子声带回了夜黑风高的书斋.
「游魂情诉」一阵阴风忽起,杜丽娘的游魂前来敲门幽会。此处笛子以虚吹吹孔和舌打音配合手指敲击笛身,营造了杜丽娘出现的场景。以哨笛音、笛声与埙的唱和,描写人鬼相会、乍惊乍喜,倾诉彼此的思慕与爱恋之情的场景. ;哨笛的变化音表现了鬼向人诉说情感,模拟了鬼在哭泣、说话的效果,而连续模进的滑音与指揉音,则造成魂魄飘渺、幽冥阴森的感觉,使该乐段充满幽怨阴森的气氛。
「梦里巫峡」人鬼相见,乍惊乍喜,尽诉相思与爱慕之情。然而,人鬼情未了,人与鬼之间并无界线,只要懂得用心灵去沟通,情感仍会相通。
「海誓山盟」随后,他们焚香共拜,对天地发出了「生同室、死同穴,口不心齐、寿随香灭」的盟誓。大笛深情的告白与坚定的情绪,是男女主角的誓言,更是他们的决心。
「风动灵衣」这时音乐情绪激昂坚定,层层高涨的音型表达了丽娘与梦梅对爱情的坚贞不渝和一往无前的气势和决心。乐章最后,笛子由高到低慢慢滑落,彷佛倏然梦醒,杜丽娘的香魂飘然而去。

第五乐章《还魂》

以D调笛悠远绵长、华丽流畅的旋律演奏,乐队的情绪爽朗明快,全曲一气呵成。
「金榜题名」金鼓齐鸣柳梦梅高中状元.
「金殿册封」此章略去了原剧后半部展示的复杂情节,也没有去描写丽娘如何还魂返阳的场面,只撷取了梦梅金榜题名之日,爱的精诚感天动地,促使丽娘还魂返阳,被皇帝册封为「阳和县君」的情节作为大团圆。乐队的情绪则爽朗明快,集中地展现出了欢庆热烈的场面和爱情的无限欢悦。
「尾声」乐曲峰回路转,少了大锣大鼓,但笛子的旋律流利顺畅、华美飘逸象征了杜丽娘与柳梦梅的坚贞爱情感动了世世代代的男男女女.

1.  牡丹亭-游园 http://www.4shared.com/file/19575502/353ed96e/1-_online.html
2.  牡丹亭-情殇 http://www.4shared.com/file/19575954/a830717a/2-_online.html
3.  牡丹亭-拾画 http://www.4shared.com/file/19576098/1057e63c/3-_online.html
4.  牡丹亭-冥誓 http://www.4shared.com/file/19576399/651668f3/4-_online.html
5.  牡丹亭-还魂 http://www.4shared.com/file/19575119/bcfe997b/5-_online.html

CD「秦兵马俑幻想曲」随笔

由彭修文作曲的「秦兵马俑幻想曲」的确名如其物,西安的兵马俑震撼了文物界,但彭修文「秦兵马俑幻想曲」也震撼了华乐界.

秦兵马俑幻想曲是彭修文于1984年3月观秦兵马俑有感,只用了一个半月就创作了这部惊天动地的民族作品,于同年五月由广播民族乐团在北京首演。乐曲的成功并不是因为彭修文用了「兵马俑」为主题,而是作曲家在乐曲里表现的传统与现代的音乐美感.

现在让我们随音乐了解「秦兵马俑幻想曲」:

(一)军整肃,封禅遨游几时休?
音乐开始以小鼓,小钹与低音乐器的微弱的固定节奏, 就像天将破晓时分远处传来的声音.从远处传来的军队的进行声与号角声(喉管)由小到大,然后大阮与中阮奏出了如古代军队进行曲第一主题.锣鼓持续的节奏,由琵琶牵引出唢呐组的辉煌旋律,重现了昔日的气势浩大的行军场面. 音乐一个转折,由二胡奏出一段略带愁苦的旋律,象是军士问在威严的行军队伍张仍然带着思乡情绪. 小堂鼓接着奏出一段鼓点,引出大锣大鼓的辉煌音乐,象征皇帝的仪仗,这段音乐的前半段是威武雄壮的;后半段则是细吹细打的音乐,象征一群宫女侍侯皇帝。音乐几经转折发展,进入了一段紧张的气氛中,终于鸣金收兵,安营扎寨.喧闹的锣鼓声悄悄的退去,仿佛是夜幕底垂,军队们才有歇息的时候.

(二)春闺梦,征人思妇相思苦
夜深了,低音弦乐与梆子声象征这军士门在营里的夜晚,陪伴着他们的只有寂寞的巡营更鼓声与思乡情愁. 古老的壎吹奏出一段无奈的深宵鸣咽.中阮随后重复了相同的音乐主题,如军人在营里哭泣的声音.模仿古琴的筝象是在家乡的亲人也在深也里思念着被逼行军的亲人.随后琵琶,新笛与弦乐奏出了委婉动人的曲调,代表着相隔万里的亲人的互相思念.忽然一声锣响,好梦惊醒,新的一天到来了.

(三)大纛悬,关山万里共雪寒
号角再次响起,军队照旧进行,秦皇依然威严指挥着军队.浩浩荡荡的场面,音乐主题比第一段更加丰富.突然间阵阵的寒风吹向军队,不知是天空的寒冷雪花,或是眼前的大战在即,营造了阴霾弥补,山雨欲来的景象. 行军主题更加悲壮,在管乐的衬托下,音乐结束在强烈的呐喊声中.
我与「秦兵马俑幻想曲」的渊源是直1993年.同乐团的弈文向我介绍了这首乐曲.那时我的确不会欣赏.当年纪长大了,慢慢的才了解到「秦兵马俑幻想曲」的音乐精华.如果要我形容乐曲的精华,只有”古今中外,外壮内精”的八个字.

作曲家在音乐上用了很多中国传统音乐素材,如十番锣鼓,江南丝竹,也研发了几种的打击乐的演奏技巧.另外,作者也发挥了中国乐器的音色美,如琵琶与三弦的个性化,唢呐的剽悍在音乐中不需掩饰,呈现出独特的音乐个性美.这种善用乐器个性美的配器法是其他作曲家说缺乏的能力.在担当和弦,节奏音形和副旋律方面,作曲家常用音色具兼容性的乐器如阮,笙扬琴等让各声部之间的音色能更加靠近和相容,令乐曲色彩变化更丰富.

在结构上,音乐运用了传统的中国哲学:”起承转合”,也借鉴了西洋的配器法,让个性化的乐器呈现出融合的音乐效果.让一首音乐里能一次过出现了壮丽,优美柔和,悲哀的四种不同感受.

在音乐曲式上作者抛弃了传统的中国曲式和西洋古典曲式,用了比较自由的幻想曲.因为曲式融合了自己的乐曲构造,让全曲听起不会拘谨于各种的限制.是新发展的华乐”交响曲”,会对争论了几十年的华乐交响化的主题提供了实际又成功的宝贵经验.

由于作曲家对各乐器的深入了解,对各种传统的地方音乐与古典音乐的造诣, 「秦兵马俑幻想曲」到今日还是最特出的民族音乐作品.

手头上拥有三个版本的秦兵马俑幻想曲(为了写这篇文章,今天又每张专辑听了五六次.哈哈):



1.福茂2006「秦兵马俑幻想曲」
彭修文指挥中国广播民族乐团,1988年录音
福茂的版本,是三个中最强的Echo.当第一主题的阮出来时,的确回被吓倒,好象有几十把阮在演奏的感觉.但是超大的ECHO也有好处,唢呐组的音色是最漂亮的.这种录音有好也有坏,琵琶等特色乐器的会被盖掉,以至存在音响效果不平均的感觉.



2. 雨果HRP761-2「秦兵马俑」
彭修文指挥中国广播民族乐团,1991年录音雨果的老板兼录音师是出身华乐界,在演奏与指挥又有实际经验,所以他的录音都是忠于乐器的自然音色. 各部乐器清清楚楚,令人能够更清楚这首曲子中许多引人注意的精采配器技巧. 彭修文在乐队处理上比第一版本不同, 第一乐章里节奏变慢,旋律不再流畅,似乎想要更深入表达士兵内心及时势的无奈.

不过,雨果的版本不乏缺点存在.首先是乐器的音质单薄,具台湾的评论家Peter Kim支出,这次的录音并不是全团出席,所以弦乐,琵琶,唢呐组很明显的音质单薄.在许多段落上需要许多乐器去"叠"出种种强弱起伏的音色效果不好.


3. 雨果HRP7240-2 「拉萨行」
阎惠昌指挥香港中乐团2001年录音
作曲家离世五年后,香港中乐团因筹备马年欧洲巡回演出,乐团与录制了这张专辑.如果向香港中乐团购买,它的定名是”秦兵马俑",彭修文指挥中国广播民族乐团的录音已经用了相同的专辑名称,所以这张专辑在香港以外的名字改为"拉萨行".这次的录音是以大乐队的形式录制,专辑的说明书也清楚记录了参与录音的团员名单与乐队排位.再加上阎惠昌大师的执梆,乐队的效果饱满,各乐段的衔接都到了不可挑剔的地步.

2001年的香港中乐团也存在音色统一的问题.最明显是中音唢呐与高音唢呐的音色不够统一(跟广播民族乐团相比).但是高超的指挥处理,高水准的录音让它成为三个版本中最杰出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