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13 June 2020

巴蜀印象191222(山水情系列九)-大足石刻宝顶山第6号:舍利宝塔,第5号:华严三圣,第4号:广大宝楼阁




宝顶山第6号:舍利宝塔

舍利塔与宝顶大佛湾内石刻同代,为宋代作品,属石制实心四方形塔,高六米。舍利塔在华严三圣旁,是五级楼阁式方塔,三面四层檐,第二级有“舍利宝塔”四个字。第二、三级塔身三面及第四、五级正面各开一圆龛,内设坐佛像。塔檐瓦头浅刻佛坐像计一百二十七尊。


宝顶山第5号:华严三圣

“华严三圣”是指毗卢遮那佛、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来自于《华严经》。《华严经》全称《大方广华严经疏》,被誉为“经中之王”,其中描述了华藏净土世界的样子。

第5号龛内的这一组造像气势宏大,技艺精湛。通高8.2米,宽14.5米,占岩面积约120平方米。佛像高7米,肩宽2.9米,胸厚1.4米。佛像由岩壁向外倾斜,挑出岩檐近4米。雕凿这样的佛像,难度是相当大的。这3尊造像,中间是毗卢舍那佛,即大日如来,又叫无量光佛或无量寿佛。他头上的 “金刚顶仪”,为佛教密宗金刚界造像的一个重要特征。两旁是他的左右胁侍普贤、文殊。按显宗的排列,应是左文殊,右普贤,而密宗恰好掉过来。

从造型上讲,这三尊造像高达7米,雄伟超越。匠师们刻意将他们的头部加大,胸部缩短,小脚部位加长,而且身躯前倾二十五度,正好符合造像与观众之间的透视关系,使人仰首观望时,感觉菩萨好像正亲切地俯下身来,关注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一般,叫人凡心皆息,祗敬皈命之诚油然而生。菩萨那种威仪奕奕、悲悯无尽的气度得到了充分显示。

从体积上说,每一尊造像均重达数十吨,但袈裟衣纹豪放流畅,大气磅礴,给人一种强烈的丝的质感,这就更加烘托了佛和菩萨那种非凡的气质。从雕塑技法上看,衣纹既写实,又写意,大刀阔斧,精雕细刻,兼而有之。

从力学上看,文殊的悬臂离身2米,手上托着1.8米高的塔,重约800余斤,托了800多年了,至今没有换手,也没有掉下来。靠得是什么?靠得就是身上的袈裟。正如木建筑中撑弓、斗拱的原理一般,使文殊手托的宝塔千年不坠。这样的处理既合符力学原理,又不违背菩萨褒衣博带、宽袍大袖的造像规律,同时还获得了宗教的庄严感。



宝顶山第4号:广大宝楼阁

《广大宝楼阁》呈现了宝髻、金髻、金刚髻三仙菩堤树下悟道成佛的故事。

这部造像是据自唐不空所译的《广大宝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经》雕刻而成的。据经中所记:有一宝山,山中有宝髻、金髻、金刚髻三仙居住,由于禀信佛法,死后在埋骨的地方生出三根竹子。十月后,竹内各生一童子,于竹下结跏趺坐,成等正觉,三根竹子变成三所广大宝楼阁。佛经上说,广大宝楼阁是一个能降诸魔,生清净心,能让刀山变宝山,能使兵杖变莲花的金刚不坏之地。

造像上横排并坐衣装简朴的三人,便是宝髻、金髻、金刚髻。因效仿释迦牟尼于菩堤树下悟道成佛,他们于竹下结跏趺坐入诸禅定,成等正觉。竹内各生三童子,竹梢直通广大宝楼阁。

另有一说是此像为赵智凤老、中、青三个时代的修行造像,他在此现身说法,以示“诸佛菩萨与我无异”。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