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28 September 2011

《不屈的苏武》-我拥有的最早的彭修文CD

《不屈的苏武》二胡协奏曲

出版:HK
独奏:
二胡:王国潼
琵琶:何树凤
指挥:彭修文
乐队:中国广播民族乐团

曲目
1.《草原小姊妹》琵琶协奏曲(19:16)
2. 弹拨乐合奏 《欢乐的边寨》(4:26)
3.《不屈的的苏武》低音二胡协奏曲(22:45)
      a. 风云孤忠
      b. 思汉怀乡
      c. 执节荣归

看到杜忠全在面子书上的彭修文与中国广播民族乐团的“丰收锣鼓”,我就开始把所有的彭大势的唱片拿出来听。

看了录音年代(有些没有记录),这张由HK录音的《不屈的苏武》是里面最早的录音,1981年在北京中国唱片录音棚录音。

说到彭修文,可能老一辈(我老了!)的华乐爱好者比较熟悉。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华乐团的基本模式是长期有彭老与中广的实践与实验的结果。所以彭老也被称为舞台巨人也不足以歌颂他对华乐的贡献。

《草原小姊妹》(作曲:吴祖强,王燕樵,刘德海;彭修文移植民族乐队)

乐曲原以琵琶为主奏乐器,西洋管弦交响乐团协奏。内容描写蒙古族少年龙梅和玉荣小姊妹俩与风雪搏斗,保护羊群的英雄事迹。全曲分五个部分,不间段连续演奏:

(1)草原放牧
(2)与暴风雨搏斗
(3)在寒夜中前进
(4)关怀记心间
(5)千万朵红花遍地开

由彭修文1980年动笔的华乐版本在乐器的音色的运用上较交响乐出色。在乐队的感觉上更加的民族化,使得琵琶与乐队的音色更加统一与融合。

(1)草原放牧
在引子部分,中音笙把听众带如风光明媚的蒙古草原。然后琵琶奏出轻快活泼的旋律,刻画出龙梅与玉荣在草原上快乐的牧羊。

(2)与暴风雨搏斗
中胡奏出诡异的旋律,象是一场暴风雪的来临。琵琶的上行下行模仿暴风雨的轮音及乐团和击乐的精采段落描绘了栩栩如生的暴风雨场面。琵琶更以倔强的音调来刻画两姐妹为了保护羊群,不畏严寒,与风雪搏斗的情景。

(3)在寒夜中前进
慢板的音乐,伴随着凄美的笛声与孤独的琵琶声,象是两姐妹无助的向前行,但是孤独中并带有不绝望的音调,象是两姐妹没有绝望。,整体来说在前面两个乐段到这里刚好喘个气。

(4)关怀记心间
远处传来的马蹄声表示远处的铁路工人把两姐妹救起。行版的歌谣式的曲风以丰富饱满的和声歌颂着铁路工人对她们的救援。琵琶与中胡的对奏让乐曲更富有草原的味道,并在乐队的全奏结束这个乐段。

(5)千万朵红花遍地开
第一段的主题再现,但比第一段更快以刻画出两姐妹在国家的帮助下拥有更好的生活。

这首乐曲除了听乐队的演奏外,更要注意刘德海老师在琵琶技术上的开拓,使琵琶迈入交响化与现代化的其中一个里程碑。在乐谱标记的规范化到传统技法的运用都带给琵琶新的发展。

高胡与笛子的演奏会较其他乐器杂乱,首先是拍子的小错误与音准的差别使高音乐器容易暴露演奏员的弱点。但是如果以1981年的水准来比较,这已经是很好的演出(同时期的《泰山颂》更惨不忍睹),毕竟那个年代还是民乐团刚摆脱文革阴影,刚走上康复年代。由于当时对民乐的录音与演奏仍然处于摸索的阶段,整体音响不够宽广浑厚。乐队中音明显的不足,更凸现高音乐器的问题。高胡的音色更是很”传统“,原因在早期的民族乐队的高胡都是夹着演奏,虽然在韵味十足,但是在演奏交响化的曲子就会显得有点杂。

但是乐团的唢呐组却演得很好,整体音色融合,把乐队的气势撑上来了。

何树凤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原委中央民族乐团的琵琶演奏家,现定居美国洛杉矶。她的琵琶在音色上虽然比现在的新录音的琵琶音色没那么亮,但是如果拿同时期的琵琶录音来比较已经是上乘之作。但是整体上来说琵琶与乐队的演奏都处于很平均的水准。以琵琶来说,何树凤的诠释相当清脆嘹喨,演出洒脱自在。

《欢乐的边寨》(张大森作曲)

张大森在乐器的编排上完全使用弹拨乐器,连一把低音的弓弦乐器都没用上,实践了弹拨乐器的纯净音色。《欢乐的边寨》是简单的三段式作品,一慢板,快板与广板来描写蒙古与中国接壤的边疆地区的草原风光。

张大森是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从指挥、作曲到琵琶及柳琴演奏都有高水准表现。在另一张彭修文的作品集《十二月》,张大森以柳琴演奏《二月-幽燕春早》兼顾到快板的清脆与慢板的柔美,把柳琴的技术发挥得淋漓尽致。

《不屈的苏武》(彭修文作曲)


作品创作于1979年6月,是续交响诗《流水操》(1979年4月)后的另一个巨作,也是第二首以大型民乐交响化概念来创作的乐曲。其最大的分别是在配器与和音上形成民族音乐的自己风格,在曲式上又不流失传统的音乐审美观。尤其是运用了两种五声音阶的调式交替,因而听来既有一种坚定不移、沉着稳定的情感,又带有一种凄凉的悲伧之感。

乐曲以公元100年,苏武奉汉武帝之命出使匈奴被扣,坚贞不屈,被放逐到冰天雪地的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但他不畏强暴,抗争十九年后胜利回国的故事为蓝本。彭老以汉族民歌《苏武牧羊》和琴歌《苏武思君》为音乐素材,写成了三个乐章的乐曲的《不屈的苏武》。

一、风雪孤忠
乐曲一开始以低音拉弦与喉管缓慢而低沉的音调,渐渐的加入弹拨乐器,定音鼓与低音吹管营造出一种悲壮、肃穆,配以弹拨乐强有力的点象征不失骨气的苏武形象。

接下来乐曲加速,进入中板,音乐素材的形象稍有变化,以低音与弦乐制造出一种令人不安的气氛来。速度稍加快,而后乐队以全奏急速的音调,最后以强有力的五小节犹如号角,为独奏二胡的出现作了有力的铺垫。乐曲从开始到现在只是轻微描述北方风雪里的一个坚强老人。

低音二胡只奏了五个小节的《苏武牧羊》歌曲旋律,就来个五、四度大跳特征音程加以自由的发挥来描写苏武心里的无奈。刻划了苏武在风雪中昂然挺立,赤心愈烈的形象,但最后渐慢渐弱的旋律却有些迷茫。乐队全奏后,二胡潇洒般的运弓奏出了完整的《苏武牧羊》旋律主题。之后,旋律主题作了大量的变奏,二胡与乐队互相竞奏,把此段推向了高潮。接着,二胡与乐队都进入了轻奏,让乐曲转变到叫孤独的第二段。

二、思汉怀乡
在乐队造成的空旷凄凉的背景上,二胡独奏出了日夜思念汉代朝廷的主题音调,迟缓凝重,以《苏武思君》变奏而来的旋律音调,历史的步伐似乎迟缓而凝重,充分流露出苏武回国欲归而归不得的凄惨、痛苦的心情。清澈的笛声,仿佛是南归的成队大雁在天空中自由翱翔,将英雄的思绪引回到遥远的祖国;乐队奏出的民歌主题,表达了苏武由怀乡而产生的必胜信念。整个第二乐章以深沉的笔触,饱蘸着浓郁的乡情,以二胡特有的凄苦音色,把苏武的思汉怀乡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

三、执节荣归
一开始唢呐等吹管乐器奏出了威武的音调,雄壮辉煌,象征全国上下热闹的迎接苏武荣归的号角声,接着,低音二胡的旋律时而欢快跳跃,时而平静舒展,尤其是华彩乐段以高难度技巧奏出的各个主题及其变奏的片断,刻划了苏武凯旋时无限感慨的心情。从慢到快、二胡的高难度技巧很好地表现了苏武心酸与喜悦交织在一起的复杂心情。最后,急速密集的16分音符把乐曲推向到了高潮,有力地结束了全曲。

虽然这首乐曲试运了用西洋协奏曲的形式,但由于作曲家长期在乐队里负责编曲与指挥工作而累计了很多时间经验,《不屈的苏武》的配器既有交响化的辉煌,有兼顾民族乐器音量与音色考量。在独奏的低音二胡定弦降低了五度,使音色更为纯厚、老结、深沉以表现崇高爱国情操的苏武。从而开拓了民族音乐的新型演奏方式。

演奏者王国潼的表现素来是以稳健、庄重和大气著称,深厚的功力以及和乐队的完好默契使乐曲一气呵成,但是那时期的二胡的音色与音量还没有今天的成熟,以同时期的录音来比较已经是算上乘之作。

虽然乐队在《草原小姊妹》有点乱,但是演奏《不屈的苏武》却出奇的好。除了吹管组的音色融合明亮,弹拨组更显得轻巧有力。拉弦组在彭老的挥动下更显得丝丝入扣。

所以我归类二胡协奏曲《不屈的苏武》为本1981年录音的上等结晶品,更是民族音乐的演奏,作曲与录音的大突破。
录音分享(不是我上载的):

1.《草原小姊妹》琵琶协奏曲(19:16)
http://www.4shared.com/file/15224058/4aeb407/01_Little_Sisters_of_the_Grassland_Pipa_Concerto.html
2. 弹拨乐合奏 《欢乐的边寨》(4:26)
http://www.4shared.com/file/15226096/e5aa1e87/02_Happy_Frontier.html

1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