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25 January 2012

2012过年随想-除夕围炉(火锅)

在网上看到一则介绍“围炉”的解释:《大年夜全家大小,围坐在放有火锅的圆桌上一起聚餐,叫做“围炉”。》

现在的人多不知什么叫围炉,但是如果说是火锅,那大家都懂。围炉与火锅的最大分别在于“围”这个字。先说“火锅”,火锅就是一个锅,下面有火,但是它可以使迷你个人火锅,也可以是朋友聚餐的火锅,更可以是亲朋戚友聚会时享用的火锅。“围炉”的定义比火锅严格,基本上来说是必须是家庭成员围绕的坐在圆桌,同时享用火锅。所以“围炉”就是围着火炉的意思。

据长辈们的解释,以前祖先聚居在潮州,每到春节时期气温明显偏低,虽然没有白雪纷飞,但是还是很冷。所以那一代的人喜欢以“围炉”来度过除夕。以前的时代没有空调,所以火锅的热气是很好的取暖方法。当潮州人来到槟榔屿,“围炉”的传统也在这片新世界落地生根了。

传统的火锅(摄于2011年除夕夜的“围炉”)
以前小时家族经营进入口贸易,除夕那天就是最后一天工作日,除夕团圆的围炉就是公司的收工宴,也是家族的团圆饭。除夕早上基本上已经没做生意了,早上先以火锅来祭拜“后尾公”(后巷),然后员工们合作把店面打扫与洗刷干净。过后就排上两桌(后来人口增加就变三桌了)再端上“吴发成”准备好的火锅。吃完火锅就是吃“芋泥”(潮州人的传统甜品)与喝汽水(以前生活没那么奢侈,只有在新年才有F&N的瓶装橙汁与沙士汽水喝)。此时公公就会包红包给上上下下的员工与家庭成员。这就是我们家里除夕必做的“流程”。

那时候围炉的“火锅”就是“吴发成”提供的,与现在“吴发成”用的火锅炉是一样的。纯铜的锅由三个部分组成:盖,锅与炉。锅的中间有个向上通的导烟及热气的通道(烟囱?)。当火炭在低下燃烧时候,热气就会通过锅的底部与烟囱的周边表面令锅内均匀受热。火锅汤在如甜甜圈的铜制锅内更容易在较短时间煮沸。

过后家族生意收了,但是我们仍然延续着“围炉”的传统。但是人数已经没那么多,火锅从酒家提供变为自己准备。唯一不变的是我家仍然用这传统的锅在圆桌上凝聚一家人的情感。

直到今年,原本用的铜制锅的底部(炉)穿个大洞,在找不到维修师傅下,只好改用电磁炉。虽然锅具改了,但是“围炉”的氛围依然保存着。
电磁炉的火锅(摄于2012年除夕夜的“围炉”)
其实传统锅与现代的锅有蛮大的差别。传统锅的周围较热,火焰有时还会窜上来。但是以木炭加热的汤里带有微微的炭香味,那种味道比电磁炉或煤气炉烧热的汤美味很多。传统锅唯一的缺点是不能开风扇,令炭灰四处飞舞。

虽然锅变了,但是汤的味道仍然保存。以瑶柱,猪排骨与鸡肉熬煮数小时的高汤加上各种食材如白菜,鱼肉,虾,鱼丸,鱼鳔,鲍鱼片,饺子等的辅助下,汤头变得鲜香无比。最后白饭淋上汤头就是一碗美味的顶级上汤白米饭。

虽然火锅现在随时随地都可以吃到,但是除夕围炉时吃的就是那一份亲情的味道。这种味道让锅里的汤头比平时在外头吃的大鱼大肉更加美味。“围炉”与“团圆”已经是一个等号,不分你我在除夕夜上演。

这些传承了那么多年的礼俗已经慢慢的在我的心里扎根,“围炉”的观念轻而易举的形成今日仍然延续着的“家”的感觉。

1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