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开始》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美丽的海报,深蓝色的封面突出了以低音图表与高音图表组成的“心”。出自佩芬手笔的封面贯穿了音乐会的特刊,海报与台上的银幕。团员特刊的分发就意味着音乐会就只剩下几小时,从香港回来的嘉洋,吉隆坡回来的国荣,展溢,正力,昭庆,惠真,锦凤,嘉祥,凇祺,韦忪,炳泰,念鸿以及从新加坡回来的锦嫦都在星期六早上全都汇聚一堂了。
排完六重奏后,打击乐组开始排练《欢腾的九九》与《龙腾虎跃》的打击乐段落。这时最令我感动的是乐团的二胡组自告奋勇来增加练习,要求韦忪再指点他们。一个不吝啬的老师加上一群不耻下问的学生就是乐团最好的推动力。
下午三时,当涌毅把音响与灯光启动后,芳棋与闻全开始了总彩排的头阵。大家很难想象到两个毕业自非华校的学生,竟然能以华语主持得那么好。他们发音准确,用词恰当之处,令一些来自华文中学的学生都自叹不如呢!
由于音响的排位第一次彩排,舞台工作人员显得手忙脚乱,幸好光中即时给予援助方才顺利度过。
晚餐后,乐团开启新的里程-第一次拍乐队的全体照。以往的音乐会都没有策划拍照环节,这次的新尝试,让乐团有了正式的乐队照片,更有意义的是乐队是在自己的会所里面的大合照。
随后银幕上开始播放乐团的历史旧照,陪伴着的是笙的甜美声音。这些历史旧照一幕幕的钩起了很多人的青春往事。虽然70年代的照片很少,但是它却是我们对老团员的一个怀念,前前后后也用了两个星期从不同团员的收藏里集合到那么多的留影。从这次的照片收集,我们可以较完整的把这些资料存档,减少了乐团明年周年纪念时再收集资料的麻烦。
庄严的《佛宝歌》与朝气蓬勃《社歌》后,筹委会主席与社长以致词来鼓励乐队更上一层楼。然后就是颁发纪念品给带领乐团多年的指挥。维森带领乐队出征了四次的比赛,两次获得亚军与一次的季军头衔,更带领乐团主办《把春流住II》,《闯将令》,《饶梁旧曲献慧音》音乐会。此次的音乐会可以说是他在移民澳洲前的最后一场音乐会。我们能做的即是以维森的旧照片,编辑一本照片集让他到了澳洲也会回想起慧音社华乐团。
悠扬的笛声在钢琴的伴奏下吹出了《青花瓷》,仿佛比喻乐团的音乐象青花瓷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呈现出美丽的乐章。银幕上以黑底衬托出青花瓷器的洁白与细腻的手工,从陶瓷胚胎的制作,起稿,过稿,勾线,分水,施釉到烧成的每一步骤都需要不同的技术。这就像我们搞音乐会一样,不同岗位都需要不同的技术或能力的人才一起努力,才有今天见到的《从“心”开始》音乐会。
由老团员呈现的六重奏《美丽的神话》是集合多人的创作概念,从音乐的选择到乐器的种类然后到调和性,感觉都集合了六个人的意见。虽然嘉洋远在香港(有时还出差到美国),托高科技的福,面子书把大家从不同的地方连接起来,各种讨论轻松的可以完成。《美丽的神话》除了是一个集体音乐创作,更是一个集合不同地域的团员的流行作品从新创作概念。在乐器构思方面,乐团运用了笛子,琵琶,二胡,扬琴,大提琴,电子琴,巧妙的运用了三种音色特出与三种音色和谐的乐器,让乐曲兼顾了特色与柔和的本质。
随着舞台转暗,银幕上出现了过往比赛时的演奏片段,配上《童年的回忆》的音乐,让大伙重温旧时比赛的酸甜苦辣。
突然间,珊珊喊了一声:“练习咯!”工作人员,团员从舞台前后左右涌上舞台。当大伙调好音时才发现指挥不见了。 原来指挥乘搭的飞机误时而迟到。指挥一上台,乐队以蓬勃的气势奏出了笔者写了十三年之久的旧作品《欢腾的九九》。乐曲在各乐器都有表现的段落,让吹弹拉打都能够发挥出来。指挥在最后一个音符一挥,舞台上由动转静。
慢慢的一棵松树出现在银幕里,以黑白照片拍摄的黄山雪松正可以表扬了松树的清高,配着中阮独奏的《松风寒》结合为一。王惠真以中阮模仿古琴,以浓厚的韵味让现场的观众陶醉在《松风寒》的音乐里。据说惠真已经很久没有在舞台上独奏了,这次的《松风寒》除了为观众带来至高无上的享受外,更为演奏家找回了舞台的信心,这就是《从“心”开始》最大的收获!
另一位来自吉隆坡的老朋友-林韦忪当天首演了陈炎章的二胡独奏曲《蜕》。《蜕》虽然还是沿用着传统的音色,但是在音程关系上却运用了很多的西方的手法。阔别舞台多年的韦忪把音乐的线条演得丝丝入扣,完全结合了二胡的传统与新风格为一体。他的每一个音都紧紧把现场的每一个人扣入他的音乐王国。韦忪除了二胡演得好,更是一个好老师,对乐团的年轻演奏员更不吝啬给予全方位的指导,在乐队的胡琴的和谐,弓法与指法上的统一做了很大的贡献。
来自槟城的古筝老师方子伦为大家带来了新派古筝独奏曲《箜篌引》。由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庄曜先生于1999年以现代作曲技法创作而成的新派古筝独奏曲《箜篌引》以非五声音阶的定弦写成,以古筝模仿箜篌的音色。《箜篌引》取材唐诗中李贺的《李凭箜篌引》,描写梨园子弟李凭在都城长安弹奏箜篌时产生的泣鬼神、动天地、石破天惊的演奏效果。起伏多变的节奏,着意抒发原诗带有幻想性的意境。后半部分采用比较明快的舞蹈性节奏,既有轻灵,又有粗犷,既有婆娑翩翩,又有“石破天惊逗秋雨”、“老鱼跳波瘦蛟舞”的奇特景观。使听众随着乐曲进入一个天高地阔神话般的世界。子伦在十年前与乐团结缘,今天以其高超技艺把作品的抽象、扑朔迷离与奇幻瑰丽的音乐色彩表现的淋漓尽致。
在香港有个奇特现象,所有的佛教徒歌星唱过《心经》后,其演义事业就会更加顺利。所以由著名流行音乐作曲家林夕谱曲的《心经》经过一代代的歌星而红遍粤语为主的佛教界。今天乐团首席林国煌与慧音社的老师陈淑梅分别以二胡与小提琴二重奏方式演义林夕谱曲的《心经》。中西合并之下奏出了带有流行音乐味道的《心经》,配上走位,背景音乐与庄严的菩萨圣像,带给观众的就是不同的音乐享受。
正如以上的很多演奏家一样,女声独唱梁昕伃也是超过十年没有上过舞台。为了这次的音乐会,她从新找回自己在舞台的感觉。演唱星云大师作词,陈炎章作曲的2004年《人间音缘》马来西亚决赛佳作奖的《朝山》。炎章与林韦忪亲自以钢琴与二胡伴奏的《朝山》配合昕伃自然的歌声,深深的打动了现场的每一个人。以传统音阶谱写的《朝山》在词曲都能描述了清晨朝山时的情景,更刻画出虔诚礼佛的不二心。
当乐队从回舞台时候,昕伃与乐队为观众带来许家俊作曲的现代佛曲《阿弥陀佛在心间》。在大型乐队的伴奏下,乐队如管弦乐团般奏出行云流水的音乐,完全改变了以往华乐团只奏吵吵闹闹的锣鼓或喜庆音乐的刻板印象。这也是笔者停笔六年后的第一个大乐队作品编曲,更是第二次以管弦乐团伴奏理念谱写的伴唱作品。
听完轻快的《阿弥陀佛在心间》,维森带领乐队演奏乐团的招牌曲目《灵山梵音》(彭修文作曲)。今天演奏的团员中,仍然有一半是1999与2002年比赛时候的原班人马。乐曲更运用了慧音社平时诵经用的大木鱼与大謦,这两个法器除了陪伴众人诵经外,更陪伴乐团到全国各地的演出。不说大家不知道,当年巡回演出或比赛,团员们不舍得让法器坐在巴士椅子上,而是全程抱着直到到达目的地为止。话说这两件法器因长期诵经下已经具备了灵气,其声音很容易就与观众取得共鸣。彭修文作曲的《灵山梵音》根据古琴曲《普庵咒》创作的。这首曲子它是彭修文1982年访问香港的预定曲目之一,原为王沛伦(原本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团员,后来随蒋介石迁往台湾)所作,但在排练时却找不到谱,只找到一张琵琶分谱,彭修文没办法,只得对着这张分谱依样画葫芦,「重作」了一首灵山梵音。乐曲又静到热闹,乐器一层一层往上发展,生动的描写了宁静的深山,久远的古刹,钟鼓齐鸣,渲染灵山佛会的热闹场面。
同样由星云大师作词,陈炎章作曲的《家》其实是一首乐团的大合唱。《从“心”开始》音乐会的宗旨就是让所有的团员回来这个家,从新归队为慧音社效力。演完后,乐队在观众的热烈喝彩下再加演乐队的另外一首得奖乐曲《龙腾虎跃》。打击乐同样有当年的领奏者许嘉洋以排鼓演奏,以热闹的气氛为《从“心”开始》音乐响宴画下美丽的休止符。
演完后,乐队与慧音社执委会来个大合照。社长与众执委们从头听到音乐会结束就是对乐团最大的鼓励,还有众执委们给予乐团的各种协助更不能言尽。期望接下来的日子可以为社做更多东西。
当观众慢慢离开的当儿,乐团以热闹的气氛演绎了生日歌,一个以海报《从“心”开始》为构图的蛋糕出现在舞台上,原来今天就是愫嬪的生日,一个别开生面的生日会带着众多团员的祝福就在最后一分钟上演了。笔者更代表乐团将一张超大的祝福卡献给即将离开的指挥,期望他前程似锦,生活愉快。
《从“心”开始》音乐会虽然到了尾声,但是它恰恰是一个开始。慧音社华乐团从今天开始从新出发,以弘扬佛教音乐为主,以音乐度化众人。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