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9 July 2015

协演潮剧《龙女情》随想

协演潮剧《龙女情》随想

一个潮州人虽然不大会讲潮州话,但是听潮剧仍然是身份情感的依归。从小每年农历七月都是最开心的时候,除了可以随着大人参与盂兰盛会的大士爷请神祭拜与送神活动,更能在潮剧表演时吃很多的小吃。

由于上学的需要,这种活动慢慢的随着年龄增长而减少。但是就在五年前一个偶然机会,重新开始迷上了潮剧。七月更提着相机与椅子到处去欣赏潮剧。虽然提着相机但是笔者不习惯四处走动拍照,怕是专注于镜头当儿会错失台上任何精彩的一幕。日久有功,看多了自然懂得当音乐来到一个段落时,直觉已经告诉笔者接下来演员的动作包括手势,眼神等。

但是能与林玉裳和吳慧玲结缘都是全靠苏照雄老师。是苏老师的介绍下笔者才去看了金玉楼春潮剧团的封箱之作《孫悟空巧鬥蜘蛛精》(2013年5月11日)与《秦香莲》(2013年5月12日)。由于看惯了酬神戏,突然进来剧院看潮剧顿时被那有别于戏棚的舞台背景设计,灯光等吸引了。

那两场的演出,我是静静的坐在中间位子上,但是眼前多了一个相机与三脚架,把两晚的精彩动作都留下记录。这也是与一众摄影师的不一样,我们不需要满场跑,一个位子已经可以拍了。这也是尊重其他观众的办法,不阻碍视线,不干扰他人的情绪等。


今年3月,答应了为潮艺馆大制作伴奏,但是那时还不知道什么剧目。一个月后才知道是我最喜欢的《龙女情》。接下来就是等待乐谱了。直到公演前两个星期才拿到大阮的乐谱,但是笔者已经超过十年没动大阮,也没乐器。借了乐器就开始指法练习。

6月18日(星期四)晚上,几个乐手聚集槟城表演艺术中心(PenangPAC),第一天的排练就在惨不忍睹的情况下结束。除了忘记指法,更加不知道如何看谱。潮剧的乐谱比较不同于普通乐队的乐谱。如乐队前后的锣鼓段不会写小节或是旋律,而是一两个小节的锣鼓经。还有很多乐段都必须看历山的预备拍才能下。舞蹈与跑龙套的演员也不相上下,眼看惠玲姐在台前排了又重排。他们几兄妹为了让我们能上台表演,付出的汗水不比任何人少。尤其是我们用的乐谱是历山一个人自己编配,从里面也看到他的用心与艺术造诣。



6月19日,大伙再度在槟城表演艺术中心与演员们排练,但是只有丝毫的进步。情非得已之下,大家都同意多一次的乐队练习。

6月21日(星期日)晚上,乐手们出现在潮艺馆,但是今天多了几位乐师,包括新加坡的荣光哥和三弦好手林和丰。今天由于没排戏,所以乐队可以练得比较深入。但是慧玲,李美貞(姜文舉)与何麗娟(珍姑)却没有休息,而是陪着乐队唱与排练。第一次在练习时可以听到那么好听的声音就在你身边,是非常幸福的。虽然潮艺馆的后厅与天井是开放式的,但笔者不敌闷热的气候,练完回家已经流了一身的汗水。这汗水让笔者想起以前在慧音社旧会所练习的日子。同样没冷气,同样汗流浃背,回忆却是甜蜜的。由于笔者技术零蛋,历山个只好将大阮与大提琴联婚,奏同样的谱子。但是今晚笔者慢慢的熟悉了指法,在历山的悉心指导之下大伙也开始了解各乐段的进入,情况变得明朗了。

6月24日(星期三)晚上,槟城表演艺术中心的舞台上已经布置好很多的布景与道具,很多演员开始穿上演出的鞋来排练。剧院外面更有一些团员自发的排自己的戏份。乐队一声开始,舞台灯光变得非常精彩,七彩缤纷的颜色吸引着在舞台旁的我们。乐师团队里也来了中国与马六甲的乐手,让音乐更加丰富精彩。但是跟着的问题也浮上水面,很多乐手都不知道哪里进入乐段,害得历山个必须又喊又指挥的带着我们。





连续排了两个晚上,就来到总彩排。今天的乐队总算齐全,唢呐,椰胡,高胡,三弦,扬琴的韵味把故事的情绪完全表露出来。原来平时在街边酬神戏的简单乐队显得那么的单调,加入了低音乐器,乐队的音色更加饱满。乐队被分为两部,打击乐器(潮州锣鼓)被分配在舞台的左边,其他的丝线乐器全挤在舞台右边。由于乐器的音量不一样,丝线乐曲全部配上的独立的麦克风,让两边的音量平均。从试音到调节,都是槟城表演艺术中心工作人员自己在处理,连笔者的大阮也可以叫出名字,让笔者受宠若惊。




舞台上的布置也定案了,尤其是龙宫更突出了舞台设计师的创意,一条条的塑料袋加上了反光片,在五彩缤纷的灯光的照耀下显得如海底世界。其他的场面如大婚,闺房等都是以非常简单的布置与很少的布景,就营造出立体感。整部《龙女情》也没用到传统的布景,却深深的体现出现代与传统的完美结合。


公演的吉日那么快已经到来,今天下午我们也只排一些较弱的乐段或演员需要的乐段。因为要拍完整场需要最少3个小时,如果重来,对乐队演员们都是非常累的。

休息后乐队开始排潮州丝线乐合奏《踏青》与《红梅报喜》。然后就是开场。


正式公演时,乐队发生小插曲,两个低音的麦克风没有传送讯息,幸好音响负责人及时调整。坐在台的旁边,除了演奏,我们也会瞄一下舞台。最难忘的还是鲤鱼精与海云花的武场,两人精彩的演出连我也突然想拍手叫好。

一场的传统戏曲的演出并不比歌剧简单,从演员,乐队,舞美,工作人员缺一不可。各个环节相扣,协调工作就落在历山与惠玲的身上。笔者当过幕后主管,当然了解他们两个人的压力,但是笔者没看到他们发脾气,反而耐心地解决问题。






说到演员,最幸苦的还是半路出家的跑龙套的演员。很多都没有戏曲的底子,但是在排练过程到今晚的总彩排,笔者看到了他们的努力与进步,从上个星期不熟悉那么深的舞台到今天的熟练,肯定是下了不少的功夫。有时在休息室更看到了他们之间的默契等,如互相提点,背稿,舞步等。让台上弥漫着温馨与安慰。

不可忘记的是主要演员们的努力,如在乐队排练时他们也一起唱,为了就是让乐队熟悉。乐队重来,也是一起唱,比起中国的民乐一级演奏家来的更加亲近。饰演鲤鱼精的黄振龙更与我们打成一片,台上的专业与专注,和台下的风趣成了两个不同的对比。

另外还有一群最忙却常被遗忘的就是台前幕后的工作人员。舞台变化,道具的搬运,音响控制,烟幕等都需要很多的人力方能完成。每个人都任劳任怨,为了就是一场别具意义的本地传统艺术。

这次的演出膳食是笔者与很多乐手参与了那么多次的表演里最好的一次,怕是饿到我们吧!

对笔者来说这场的演出除了让笔者重圆大阮梦之外,更可以为自己的籍贯文化献出小小力量。从台下观众到台上的演奏,就是角色的转变。这就像人生,往往在不经意时就要转换跑道,尤其是当缘分来时,挡也挡不了。

其实前年的演出已经让笔者惊讶潮剧乐队里加上低音提琴,效果变得更加出色,但是参与了这次的演出更加了解原来历山哥确实为了音乐做了很多的努力。我们每个人手头上的谱少说都是超过50张A3乐谱,但是每一分的分谱是历山自己手抄,很多乐器也是他自己编配。一场3小时的戏曲在音乐上更是自己转换乐器,从唢呐,扬琴等,还要记得及时给预备拍。是想普通人绝对做不到。

另外一个就是我们的灵魂人物-惠玲姐。她除了自己要演要唱之外,更外知道其他演员的舞步,动作,就是看到她的认真,笔者才决定这次需要帮忙与献出自己的能力来帮忙。

笔者第一次协演潮剧就已经被他们折服,他们比起专业的音乐家更专业。平时没有冷气,没有舒服的环境,不管风吹雨打也要演,仍能造就了杜妈妈一家的潮剧情。兄弟姐妹与亲戚间也紧紧的连在一起。对于3个小时的剧目可以背完音乐动作等,演奏期间更需要换几种不同乐器。几种乐器比起百人民乐队或交响乐团更加有气势,委婉的音乐更加扣人心弦。这种与平时笔者听惯的大型乐队形成另外一种冲击,原来少少的乐器在巧用演奏技术,音色上也能形成排山倒海的气势。这对笔者未来的创作起了很大的作用。

今天的《龙女情》演完了,但却代表着新的希望又来临,期望来年的剧目更上一层楼,2016年再见。






















剧照由Foley Hits 提供。